G系統的特色如下:
1.自動對焦:跟一般SLR的相位對焦不同,G系統是靠測距儀對焦後再利用機身馬達去推動鏡頭達到對焦,也因為鏡頭沒有馬達,所以體積跟重量都不大,不過G16只有手動對焦。
2.G mount:由於沒有反光鏡,所以G mount的鏡後距跟SLR相比短很多,而且像是Biogon跟Hologon這種鏡尾特別突出的鏡頭就可以用在G mount上面。
3.TTL測光:G系統的測光是靠機身內部對18%灰色的快門廉測光(除了G16外,因為鏡尾太突出擋到測光系統,改用外部測光),測光系統相當準確。
G1的基本規格:
快門:32s~1/2000s,B快門
電池:CR2*2
尺寸:133mm*77mm*42mm
重量:460g
G1正面

接環右邊為鏡頭拆卸鈕,接環左下角突出物是機身馬達推動鏡頭的部份,右上角依序為對焦輔助燈、觀景窗、測距窗、測距窗(RF要用兩個測距窗來對焦)、外部測光窗(G16用)、倒數LED。
G1機頂

左邊DRIVE為調整單拍、連拍、倒數自拍、包圍曝光。ISO為調整DX或6-6400。
右邊右上角為拍攝張數LED。旁邊為快門跟開關、AEL撥桿。右下角轉盤可以設定自動對焦或手動對焦,除了G16是用鏡頭上的對焦桿,內圈是給G90用(1m~無限遠),其他鏡頭用外圈(0.5m~無限遠)。左下轉盤為設定快門速度跟調整EV補償,轉盤右下撥桿可以調整包圍曝光範圍。
中間為閃燈熱靴座。
G1背面

右上方是快門線接孔。左上方為觀景窗及視度調整。
G1側面

只有閃燈PC孔跟底片室開關。
G1底片室

特別講底片室的原因是G1有分白標跟綠標,也就是左邊的貼紙。那為什麼有分白綠標呢?原本G1推出時只有白標,因為後來推出G2時又有三顆新鏡頭G21、G35、G35-70,為了讓G1能使用G21跟G35,所以要將G1的軔體升級,升級後Contax會將白標換成綠標方便區分,不過即使是綠標還是無法使用G35-70這顆變焦鏡。
基本介紹就這些,看起來很簡單,似乎也沒什麼特別!?
那就錯了,G系列的鏡頭素質相當好,而且大部份價錢也不貴,G28、G35、G45、G90都在萬元以下就可以買到。
G16:Hologon結構,超廣角又有接近零變形率,需外接finder,唯一手動對焦G鏡,單一光圈F8。
G21:Biogon結構,超廣角,低變形率,需外接finder。
G28:Biogon結構,廣角,低變形率。
G35:Planar結構,階調跟散景不錯。
G45:Planar結構,驚人的解析力及銳利度。
G90:Sonnar結構,G系統中長焦,人像表現很棒。
G35-70:Vario-Ssonnar結構,G鏡中唯一變焦鏡。
由於沒有反光鏡,所以震動相對小很多,提高手持的成功率。機身跟鏡頭質感很好,讓人愛不釋手。用了一年相當滿意Contax G系統的表現,以至於Contax N系統現在反而很少用(汗)。
最後講講幾個G1的缺點:
1.對焦聲:由於透過機身馬達去推鏡頭,所以對焦聲有點大。
2.視差:畢竟不是SLR,雖然觀景窗框線會自動調整視差,但多少還是有差,不過也不是很嚴重。
3.手動對焦:手動對焦使用起來很不方便,幾乎沒有在使用。
4.自動對焦:如果沒有對焦成功無法按下快門。
5.最近對焦:最近對焦距離稍微長了一點。
6.無長焦與微距鏡:不過RF本來就不適合這類型的鏡頭了。
BTW 這次器材照是用GF2+14mm/F2.5拍的 XD
剛接手g1+g28+g90..還沒開始磨,想請教師兄!!有人說g90很容易跑焦!!!
回覆刪除其實我用G90拍感覺還好說 是沒有說有辦法很準 畢竟RF跟SLR原理不同
回覆刪除要先熟悉一下 對焦點的掌握(不一定在框框中間)
另外就是要注意一下對焦距離 差太多一定是對錯地方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yuchenchang/sets/72157623575017993/
參考看看之前拍的吧 也沒到不準的地步吧